楞严经原文网
楞严经原文网
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
主页/ 近现代往生纪实/ 文章正文

人间天:生死如此多彩,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,如何离苦得乐?

导读:人间天:生死如此多彩,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,如何离苦得乐? 因为我们对三界全景不了解,对六道全貌也不理解,对十法界就更是纸上谈兵,虽然从轮回的角度每个众生个体都是轮回中的老司机,但因有隔阴之迷,无...
人间天:生死如此多彩,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,如何离苦得乐?

因为我们对三界全景不了解,对六道全貌也不理解,对十法界就更是纸上谈兵,虽然从轮回的角度每个众生个体都是轮回中的老司机,但因有隔阴之迷,无法记得过去生世的事情,才会嫁给仇人而心甘情愿,才会生个债主而呕心沥血,才会遇到恶缘却不辞辛劳。如若平生初相逢,你就知道和他的缘分,还会那么放手的追逐,会那么不遗余力的维护,会毫无顾忌的付出,会在当时决不妥协的坚持吗?如果我们真知道同每个接触的众生是什么缘分,恐怕这些事情都会有不同的注释,也会有不同的选择,会有不同的发展和结果了。所以才会有人拿出美好的年华,陪在不应该陪伴的人身边;会用最多的精力放在错的事情上;就算以后知道那是错的,但当时并不这样觉得。所以当时光荏苒,白驹过隙后回眸一笑,才发现坚持了太多的错误,所以痛苦也就更是不可避免的充斥在每段生死中,弥漫在整个轮回的角落里,任何一个沉溺其中的众生,都是如此,也都将如此。

1. 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,灭诸有苦,解脱诸难,解除诸厄,降服诸贼,得无尽乐,受无量利,承无尽慈!

如这时有人高声唱言:诸善男女,当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,灭诸有苦,解脱诸难,解除诸厄,降服诸贼,得无尽乐,受无量利,承无尽慈!是否我们能如众商人一般可以具发声称念菩萨圣号呢?经文描述的情景虽然简单,却折射出一个内心的期盼,因为大家都希望离苦得乐,仅是在机缘成熟与否上略有差别。

机缘成熟,听闻到此方法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奉行,不会为自己找任何的理由和借口。我现在有苦难有烦恼,所以我要称念菩萨圣号,而不是我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不是我要在心无旁骛的时候,不是我要在一切外在条件顺遂的时候,这些条件如果不满足,我就不称念了吗?所以就像有人说:我最近心乱的很,所以没去念经!那么就奇怪了,不学佛什么时候心真的能清静下来?如果心不清静就不去学佛,那么这就是一个悖论,是无法达成的错误认知。

正是因为发现自己心不静,所以才更应该投入进学习中。亦如常常听到这样的话:他那样还学佛呢?千万不要这样思维,千万不要这样评论他人,千万不要这样说。正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种种不圆满,发现了自己种种的错误,才更应该扎实的学佛,而不是我一学佛就圆满了、就解脱了、就神通道力俱全了,这都是对学佛想当然的理解。

亦如吃饭一样,饭菜摆在前面,是否我们就马上饱了?如果我们不去吃,怎么能饱?吃一口、半口怎么能饱?吃饭尚且需要一个过程,学习如此,学佛更是如此。对世间知识的学习尚且需要过程,何况学佛这样庞大的工程?如果说“那样的人还学佛?

”这种话类似于否定了人可以努力向善的可能,也否定了在众生自性层面个个具足的佛性。众生并非是因为自己行做如何才做了佛,而是因为本性具足佛性,才有资格成佛。只是随后是选择了背觉合尘,沉溺于轮回中;还是选择了背尘合觉,觉醒于雾霭间。

2.生死如此多彩,而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。正是这血泪促使我们觉醒,升起离苦得乐之心愿

当我们希望自己觉醒,总要有一个契机的入口才可以的,就像沉睡到醒来,或许有人很自律,生物钟稳定,到点就会醒来;但是在轮回里谈论觉醒就没有生物钟的帮助了,这个契机的入口就等同于生物钟了,遇到了某个事情激发了自己的希望觉醒的心念,这个事情就是闹钟。

而如果遇到了事情再多都不想醒来,这些事情最多就是绵延在梦里的场景,合理也好,不合理也好,顺心也好,违意也好,不想醒来,这一切仅是美梦噩梦罢了。

如《普门品》中所言,此时众商人因为被怨贼围绕逃无可逃,发现了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危险处境,才会具发声言。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没发现自己深处水深火热之中,绝对不会希望自己爬过这条生死大河。所以具发声等同于具听闻,等同于具知、具晓、具清晰,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处境,都知道将面临的结果了,才可能出现如经文描述的具发声言的局面。老话说:人上一百形形色色,人上一万无边无沿;也有说众口难调;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;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,就有腥风血雨的事情!

为什么会这样?是因为我们对处境和将发生的事情没有相同的预判,你觉得会这样,他觉得那样对。因此生死才会如此多彩,而多彩的背后尽是血泪。所以这个具字如鲠在喉,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些?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如此奉行?怎么才能让这个具字能深入到更深远的未来、更广泛的受众、更深刻的理解中?

3. 自已离苦是乐,并带动更多的人一起离苦得乐

如何达成具发声言呢?就如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群,怎么做才能达到具发声言?或许对于这样虚拟的网络平台,如果略微开放,看根本不可能达到具如何如何。所以这一众商人都能称念菩萨圣号,这样整齐划一的行动确实让人十分遐想,如何才能获得如此的状态?

或许这个问题并非是大家应该思维的,但如果按大乘来理解就必须要深入这层,要思维如何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去向更光明而努力?亦如极乐世界为什么清净庄严?因为极乐的众生只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,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念头,所以招感的境界庄严美好。而对比下娑婆就不是这样了,你有你的小算盘,我有我的小九九,他有他的尺子,各怀鬼胎也必然同床异梦。

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局势下,要先保障自己劝令牢脚,要先保证自己能踩在一片稳定的土地上,不至于随泥沙俱下而日行千里了。这一片较安稳的土地在哪里?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就是学佛,再稍微高一点,极乐才是那片安稳土地。学佛是通往安稳土地的路径,走过去可获得对应结果;走不过去,就依然要随泥沙俱下。于是如何抗衡如此巨大的共业招感和洗礼呢?不逼迫自己,不激发自己的能动性,随遇而安是不可能抗衡的,所以这就注定真正学佛会是非常艰难和辛苦的过程,虽然结果是美好的,路程却是艰辛的。

而很多人对佛教的理解仅是比心灵鸡汤高那么一层,算是心灵鸡汤上的一层老油,厚厚浓浓的嚼不开也品不得,不要拿心灵鸡汤的标准来学佛,也不要读杂志那样学佛,不要如采蘑菇的小姑娘那样左右冒之,因为这样是不可能达到《普门品》中,具发声言,也就是大家一起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。佛教的利益点很多,但是依然是离苦和得乐两大路线,在世间层面这四个字可以完全促动每个众生的心,只要这个众生脑袋还完好,没被各种外力破坏,都会做出正确选择;而在出世间层面,都没有苦、都承受相同的境界,也就没有得乐离苦可说。

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《普门品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