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有情即解动,无情即不动,若修不动行,同无情不动。 ——《坛经》
解:明白、了解。不动:清净心不动摇,像无情的东西一般。众生应该有情、识,才能了解什么是“动”,不执著于自己的情、识,才能够认清自我的本性就是“不动”。若要修行不动法门,就要修身不动,如同无情一般,才能不为外界所动摇。
二、今生若遇顿教门,忽悟自性见世尊。若欲修行觅作佛,不知何处拟求真?若能心中自见真,有真即是成佛因。不见自性外觅佛,起心总是大痴人。 ——《坛经》
真:真实。今生如果能够听闻顿教法门,忽然间就像见了自性中的佛祖。若想借助于外在的修行来证得佛法,如何知道去何处寻求佛法呢?心中自见真如,肯定自性本自具足,这才是成佛的因地。不见自我的真如而企图向外求得法门,以此起心的人是愚痴者。
三、善知识,迷人身虽不动,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,与道违背。若著心著净,即障道也。 ——《坛经》
迷人身:迷惘人的身体。障:蔽障、障碍。众位道友,迷惘的身体虽然不动,但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、长短、好恶,这样就和佛道相违背了。若是执著于心和净,即是滞碍了佛道。
四、见性之人,立亦得,不立亦得,去来自由,无滞无碍。应用随作,应语随答,普见化身,不离自性,即得自在神通,游戏三昧,是名见性。 ——《坛经》
神通:通达无碍,没有阻滞、障碍。游戏:指自在无碍。三昧:指正定,即不失定意。能够见本性的人,可以修立名相,也可以不立名相。在自身中来去自由,没有任何滞碍。在使用时能够随缘动作,在说时能随缘应答,处处表现出佛的化身而不离开自性,如此就能证得自在神通和游戏三昧,进入禅定的境界,这就叫做领悟了自己的本性。
五、有灯即光,无灯即暗;灯是光之体,光是灯之用。名虽有二,体本同一。
此定慧法,亦复如是。 ——《坛经》体:本体。名:名字。有灯就有光,没有灯就黑暗了;灯和光虽说是两种,其实是一体的。灯是光的本体,而光是灯的用,灯有什么用呢?即是有光。名字虽然有两个,但它的本体则是一个,定慧这种佛法也和灯光是同样的道理。
六、口念心不行,如幻如化,如露如电。口念心行,则心口相应。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。 ——《坛经》
幻:虚幻、不真实。露:露水,易消逝。电:闪电,速度快,易消失。若只是口中念佛,心里却不依照真心去实践,则是虚幻幻化,就像露水和闪电一样瞬间消逝。若是口中念佛,心里也笃行佛法,才能口念心行。自己的本性就是佛,若离开自性,就没有其他的佛。
七、师示众云:善知识,我此法门,以定慧为本。大众勿迷,言定慧别。定慧一体,不是二。定是慧体,慧是定用。即慧之时定在慧,即定之时慧在定。若识此义,即是定慧等学。 ——《坛经》
慧:真法之境,能分辨一切事理。迷:迷失、迷惑。大师对众人说:众道友,我所讲的这个法门,是以禅定和般若智慧为根本的。定与慧本体上是一体的,不可以割裂开来。定是慧的主体,慧是定的用。当般若智慧显现时,定就在智慧之中;你若明白定慧本来是一体,即是定慧均等修持。
八、空诵但循声,明心号菩萨。汝今有缘故,吾今为汝说。但信佛无言,莲花从口发。 ——《坛经》
空诵:空读,没有益处的诵读。明心:明白自性中的佛性。莲花:指佛法,常用来比喻人品格的高尚。诵经若只是依文诵读,只是循声空读而已,只有明白了其中的义理,明心见性才能称为菩萨。你和我因为有缘,所以我有机会为你讲一讲。你要相信佛什么都没说,有心念《法华经》,那么妙法莲华就会从你的口中诵读出来。
九、《净名经》云:直心是道场,直心是净土。莫心行谄曲,口但说直,口说一行三昧,不行直心。但行直心,于一切法勿有执著。 ——《坛经》
《净名经》:即《维摩诘经》。道场: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。《维摩诘经》说道:真实的本心即是成佛的道场,真实洁净的本心即是佛家净土。心中千万不可怀有虚假歪曲的念头,只是在口中念无妄、说一行三昧,行为上却不依正直的本心行事。要用心来处理一切事,不要执著于一切法。
十、世人外迷著相,内迷著空;若能于相离相,于空离空,即是内外不迷。若悟此法,一念心开,是为开佛知见。 ——《坛经》
相:事物外在的形象。迷:执迷。开:开悟。世俗之人不是盲目地执迷于事物外在的形象,就是执著于空见。若能够用心修行,不执著于外在的一切景象,也不执著于空见不放,即是内外都不执迷。如果能够体悟到此法门,见识到自己的心念,即可以得到佛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