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原文网
楞严经原文网
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
主页/ 布衣百姓/ 文章正文

国学大师反对提倡佛教,为什么又认为佛法在未来必将大兴?

导读:国学大师反对提倡佛教,为什么又认为佛法在未来必将大兴?国学大师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,有“中国最后的儒家”之称;同时,他早年学佛,一度还想出家为僧,晚年更明确宣称自己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,...
国学大师反对提倡佛教,为什么又认为佛法在未来必将大兴?

国学大师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,有“中国最后的儒家”之称;同时,他早年学佛,一度还想出家为僧,晚年更明确宣称自己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,又被称为“佛光烛照下的一代儒宗”。

他对佛家思想评价之高,甚至认为佛教是极高明而无可批评的。可是,面对旧中国乱象丛生、世风日下的社会现状,一些人欲以佛教挽救世道人心,他又坚决反对,而且话说得非常重:“我敢告诉大家:使佛化大兴,中国之乱无止。”

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背后,其实有着一套圆融缜密的理论逻辑,这就是梁漱溟在其代表作《东西文化及其哲学》中,提出的著名的人类文化发展“三路向”之说。

梁漱溟

梁氏认为,人类的生活大体包括三个方面,即:物质生活、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。由于各个民族注重的问题不同,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。据此,他将世界文化分成了三大类:

西方是意欲向前的文化,重点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,差不多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。此为第一路向;

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是意欲调和执中的文化,重点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,曾早熟于古代中国,并将在不久的将来获得重兴。此为第二路向;

以佛家为代表的印度是意欲向后的文化,重点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,曾早熟于古代印度,在更远的将来亦将获得重兴,是人类文化的最终归宿。此为第三路向。

这三个路向应顺次地走,不可跳跃。有点像我们常说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:从原始社会,到奴隶社会,到封建社会,到资本主义社会,再到社会主义社会……

西方在第一路向上走,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(如物质财富、如科学等);而中国是在没有走完第一路向的前提下,就过早地走上了第二路向。这就导致我们在与西方文化接触后,必然会相形见绌,“只有节节失败,忍辱茹痛,听其蹴踏”。所以当务之急,中国是要补第一路向的课,也就是应当西方化,而绝不能去倡导佛化。

不过,梁漱溟也看到了西方文化正在走向没落的趋向,以及西方道路带给人类的灾难和痛苦,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路向要进行一定的修正,“如果不根本的把他含融到第二态度的人生里面,将不能防止他的危险,将不能避免他的错误。”通过主张用第二路向来修正西方文化,梁漱溟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复兴,找到了出路。

而展望更遥远的将来,梁漱溟认为,佛教必将大兴,成为人类文化的最终归宿。这是因为不管人类发展到什么程度,“老、病、死”和“人生无常”的问题始终存在,并且会随着物欲的极大满足,而成为人类主要关心的问题。到那个时候,“人类聪明已造其极”,感受到的痛苦也至为深刻,想要在原有路径上找到“救苦之方”,已无可能,只有依靠佛法,才能解决问题。

对以上梁漱溟先生在近百年前提出的文化“三路向”说,你怎么看?

/End.

~如果您觉得还不错,

别忘了点赞、转发和关注哦!

~您的举手之劳,

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