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/ 石屋清珙/ 文章正文

石屋清珙禅师的言理诗有什么作用

导读:在进入禅学后师兄对石屋清珙禅师会有一定了解,他在禅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,而且他的禅学思想博大精深,所讲述的内...

在进入禅学后师兄对石屋清珙禅师会有一定了解,他在禅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,而且他的禅学思想博大精深,所讲述的内容对众生都是有帮助的。除此之外,石屋清珙禅师在诗集上也有很大造诣,其中他的言理诗作用就很大。只是石屋清珙禅师的言理诗有什么作用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石屋清珙禅师的言理诗有什么作用

借诗言理是诗僧的一贯作风。清珙在言理诗创作方面自是不乏其作。言理诗又包括佛理诗和禅趣诗。佛理诗是依佛家基本义理化而入诗的作品。清珙的佛理诗作如:

百岁光阴过隙驹,几人于此审思维?

已躬下事未明白,死生岸头真险巇。

衲定线行娇妇泪,饭香玉粒老农脂。

莫言施受无因果,因在果成终有时。

——《山中吟》

逐是挨排过了休,明朝何必预先忧。

死生老病难期约,富贵功名不久留。

湖上朱门萦蔓草,涧边游径变荒丘。

所言皆是目前事,只是无人肯转头。

——《山中吟》

前一首道的是因果报应的佛理,后一首写的则是世事无常的佛理。

石屋清珙禅师的言理诗有什么作用

至于禅趣诗,则是带有诗僧个人体悟性质的言理诗。因为,禅理有宗派之见,如禅宗发展到后来形成的“五家七宗”便有不同的禅理体系,禅悟也有个性之别,这是因为个人禅定的境界层次不同。清珙首先是一位禅师,而后才是一名诗僧,参禅是他的日常功课,进行诗歌创作时,往往是在“禅之于心”时而“形之于诗”。清珙居住天湖,他面对大自然、空寂的山林禅思冥想,他将山林视作佛影的化身,他眼中的岩台石壁、山峰树木以及飞鸟瀑花,都是被他想象成闪耀着佛光佛影的存在,他在冥思中以求发掘宇宙人生的哲理。其时,清珙的禅思与山林便构成一种境界,他的诗作便是这种境界的阐发或勾勒。清珙的禅趣诗作中,有阐述禅理的,有表达禅境的,分述如下:

1.述禅理

清珙写这类诗时,总是比较直接地阐述,如:

卧云深处不朝天,只在重岩野水边。

竹榻梦回窗有月,砂锅粥熟灶无烟。

万缘歇尽非他遣,一性圆明本自然。

湛若虚空常不动,任他沧海变桑田。

——《闲咏》之一

又如:

本有天真非造化,现成公案不须参。

——《闲咏》之二

尽道凡心非佛性,我言佛性是凡心。

——《山中吟》

以上诗句都是在阐述禅宗南派的佛性论——“自性本自圆成” ,“佛从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”。清珙修学曹洞宗,禅学思想自是吻合“即心即佛”的佛性思想。

石屋清珙禅师的言理诗有什么作用

2.表禅境

此类诗作清珙成就颇高。例举几首:

百年日月闲中度,八万尘劳静处消。

绿水光中山影转,红炉焰上雪花飘。

——《山中吟》

著意求真真转远,凝心断妄妄犹多。

道人一种平怀处,月在青天影在波。

——《山中吟》

临机切莫避刀枪,拚死和他战一场。

打得赵州关子破,大千无处不皈降。

——《山中吟》

禅师说“禅境”总是千般譬喻,清珙也不例外。他通过对禅境的物化言说而表现禅。但他的诸如“红炉焰上雪花飘”般的“物化言说”又是不合客观逻辑的,却又极富禅机,非深入禅境者不能品味。这样,清珙在诗中拟表象喻本体,以禅境显露禅心,诗趣禅趣皆盎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