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在世时,应机说法。虽解脱一味,而重于「己利」之声闻,重于利他之菩萨(如弥勒),发心与趣果有别,实开分宗之始。法必因机设教,随方异宜,故宗派之发展,实势所必至也。昔佛灭百年,少数之耆年上座,多数之青年大众,即启异说于□舍离。及其发展所至,声闻与菩萨分流。声闻既十八异执,菩萨亦空有异趣,显密分宗。此皆各得佛法之一体,因时因机而善用之,则固无碍于大般涅盘。昔于锡兰劫波利村,进证二果之求那跋摩遗文偈云:「诸论各异端,修行理无二。偏执有是非,达者无违诤」,诚乃见道之言也!
佛法传入中国,中国学者承受而修学之,发皇之,贯通之,各抒所得,师资授受而宗派渐以形成。其中或直承印度者,或完成通变于中国者。至隋唐时,中国佛教跻于无比之隆盛,而宗派亦于斯时造其极致。 日本学者所传,中国有「俱舍」、「成实」、「律」、「三论」、「涅盘」、「地论」、「净土」、「禅」、「摄论」、「天台」、「华严」、「法相」、「密」等十三宗。并谓其后并涅盘于天台,并地论于华严,并摄论于法相,乃成十宗。其中,「俱舍」与「成实」为小乘,大乘凡八宗云。今统就中国佛教文史所见,虽大同而小有出入,试略述之: 一、苻秦时,僧伽提婆来传译,有部之阿□达磨,研学者多行于北土,成□昙宗。后陈真谛与唐玄奘,译出『俱舍论』;□昙之学,乃转以俱舍名宗。二、北魏菩提留支等,译出世亲之『十地论』,以黎耶为真识。承其学者,名地论宗,为大乘有宗之一系,后扩展而演为华严宗。三、陈真谛译『摄大乘论』于岭南,以黎耶为妄识而通解性,为大乘有宗之第二系,称摄论宗。然南方所传不盛,入北方又为地论师所融摄;逮玄奘传译法相,乃无独立研究者。四、唐玄奘传无着世亲之学,以『成唯识论』为主,明阿赖耶唯妄唯染。学者称法相宗,实乃大乘有宗之第三系。宋、元以来,即渐就衰歇,近代乃又有专学之者。此三系,同明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之旨,受有部之影响特深。中国素重大乘,故□昙少专宗学者,大抵由大乘有宗学者兼习之。 五、晋法显与凉昙无谶,译『大涅盘经』。由道生「阐提有佛性」之唱,大弘于宋、齐之世,称涅盘宗。